029—33755456 救护车24小时免费接市内住院病人
医院首页

立秋后,护肤可别犯这些 “小迷糊”~

发布时间:2025-08-13 浏览次数:0

立秋已至,但秋老虎仍在,天气虽有转凉的趋势,可白天依旧带着夏日的余温,空气中湿度时高时低,我们的皮肤也处在夏季到秋季的过渡阶段,容易出现干燥、出油不均甚至敏感等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这个特殊时期的护肤要点,别让皮肤“受伤”。

【清洁适度,兼顾控油与保湿】

这个阶段,皮肤状态比较 “多变”,有时还会像夏天一样出油,有时又会因湿度下降而感觉干燥。选择洁面产品时,既不能用太强清洁力的皂基产品,以免过度去油导致皮肤更干,也不能用清洁力太弱的,不然油脂清洁不净容易堵塞毛孔。氨基酸类的洁面乳是比较稳妥的选择,能在清洁油脂的同时,温和呵护皮肤。

洗澡的水温以37到40摄氏度为宜,和体温相近。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避免过长时间浸泡让皮肤屏障受损。如果白天出汗较多,当天可以正常洗澡;若出汗少,隔天洗澡也没问题。

【保湿控油双管齐下,平衡皮肤状态】

此时保湿和控油都不能忽视。随着早晚温差变大,皮肤锁水能力开始波动,而白天的高温又可能让皮肤出油。挑选护肤品时,可以选择质地清爽且兼具保湿和控油功效的产品,比如含有透明质酸、甘油等保湿成分,同时添加水杨酸、烟酰胺等控油成分的乳液或凝露。

白天可以用质地轻薄的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出油过多;晚上则可以换成稍厚重一点的保湿霜,给皮肤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洗澡后3-5分钟内涂抹身体乳的小技巧依然适用,能有效锁住皮肤水分。每周敷1-2次兼具补水和控油的面膜,帮助调节皮肤水油平衡。另外,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从内部为皮肤补水。

【防晒依旧是重点,应对多变紫外线】

不要觉得立秋了,紫外线就变弱了,其实这个时候的紫外线依旧不容小觑,尤其是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和夏天相比差别不大。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导致皮肤老化、长斑等问题。

日常出门,选择SPF30左右的防晒霜就可以;如果是在中午阳光强烈时出门或进行户外活动,每隔两小时需要补涂一次。同时,帽子、遮阳伞、防晒衣等物理防晒装备也不能少,双重防护更让人安心。

【合理饮食,适应季节过渡】

皮肤的状态和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过渡阶段,适合吃一些既能清热又能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汤可以偶尔喝喝,帮助缓解夏日余温带来的燥热,同时也可以吃些银耳、百合等滋润的食物,为应对秋季干燥做准备。

水果方面,西瓜可以适当减少食用量,多吃些雪梨、葡萄等,既能补充水分又富含维生素。新鲜蔬菜如黄瓜、冬瓜、西兰花等也不能少。此外,要少吃辛辣、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出油更多或出现敏感问题

【规律作息,应对温差变化】

想要皮肤状态好,充足的睡眠是基础。每天保证 7-8小时的睡眠,夜晚皮肤才能进行修复和再生。

适当的运动也很重要,这个阶段可以选择在早晚气温较适宜的时候进行慢跑、快走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皮肤抵抗力。运动后要及时清洁皮肤并根据皮肤状态涂抹合适的护肤品。如果室内因开空调而比较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让皮肤感觉更舒适。   

【结语】

总的来说,立秋后的过渡阶段,护肤要兼顾夏季和秋季的特点,从清洁、保湿、防晒、饮食、作息等多个方面入手。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要多观察自己的皮肤,调整适合自己的护肤方式。

如果皮肤出现严重问题,不要硬扛,及时来医院,让专业医生为你提供帮助。

【科室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以过敏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毛发类疾病和甲病为特色,开展过敏原IgE检测、斑贴试验、真菌免疫荧光检测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皮肤镜、毛发镜等检查检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化学换肤术、冷热喷、红蓝光、液氮冷冻、肉毒素注射、紫外线光疗等治疗。

咸阳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银屑病医联体成员、中国西部毛发医学专病联盟成员、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过敏科合作单位。不断提高科室专病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科室地址: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楼2楼皮肤科门诊

咨询电话:02933752839

(文图:皮肤科|审核:张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