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俗称“疝气”、“小肠气”,中医又称“狐疝”。人类特有的常见和多发疾病。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甚至膀胱、卵巢、输卵管等),通过腹股沟区域(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也就是在腹壁里面有“窟窿”,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皮下局部包块,易见又可触及,甚至突入阴囊(男性)/大阴唇(女性)。
据初步估算,全国每年可能有超过500万例病人需要进行此类手术。腹股沟疝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婴幼儿、青年人和老年人都是有可能发生腹股沟疝。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可以达到1%。若不及时正规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得了疝病,需及时就诊,莫以“疝”小而不为!
一、人为什么会出现腹股沟疝?
1、先天性解剖异常
胚胎期发育过程中睾丸自腹腔内经过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内,随睾丸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状突起,鞘状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鞘膜并闭锁。如果鞘突完全或部分未闭锁,与腹腔相通,腹腔内容物(肠管,大网膜等)即可由此进入腹股沟管和阴囊,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功能不全
腹股沟区是人体唯一没有肌肉组织覆盖的区域,只有一层比较薄的腹横筋膜。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缩,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腹壁功能不全,进而引发腹股沟疝。
3、腹内压力增高
老年人长期的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慢性便秘等,致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容易压迫腹内脏器向腹壁薄弱的区域移位。此外,长期重体力活动、举重、妊娠、肝硬化腹水、婴儿经常啼哭等也会引起腹内压升高,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4、其它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等可能与腹股沟疝发生有关。
二、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的诊断并不困难,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确立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柔软的包块,刚起病时包块较小,仅在腹压增高的时候如用力大便、咳嗽、活动、婴儿啼哭等情况下出现,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初期多数的腹股沟疝患者并无特殊不适,或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症状不典型时可通过B超或MRI/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
随着病程增加,包块可逐渐增大,甚至逐步下降至阴囊内(男性)或大阴唇(女性),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如果疝内容物被卡压住不能回纳,则为嵌顿性疝,如果嵌顿的是肠管,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肠梗阻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逐步加重,终将发展为绞窄性疝,出现肠坏死、肠穿孔、休克,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三、 得了腹股沟疝怎么办?
很多人认为,疝气不痛不痒不需要治疗,腹股沟疝潜在的巨大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直到包块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直至出现疝嵌顿、腹痛、肠梗阻、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情况下,才想到要去医院看医生。疝是不能自愈的,患了疝病千万不可小视,切勿相信吃药,注射,理疗等治疝气的虚假广告宣传。除少数特殊情况以外,均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理论上讲,婴儿的腹股沟疝可因腹肌随躯体发育逐步强壮,有自愈的可能。因此,通常主张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若不出现嵌顿或绞窄可选择保守治疗,避免大哭大闹,便秘,及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增大的情况。必要时可使用小儿疝气带,但若腹股沟疝很大,或反复突出还纳失败,嵌顿时间过长,应尽快手术治疗。六个月以上的婴儿疝自愈机会明显减少。一岁以上的幼儿自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张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治疗。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腹股沟疝,可以选择密切观察,也可择期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它原因有手术禁忌者,可选择医用疝气带,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应强调的是:长期使用疝气带可引起腹壁的疝囊颈与疝内容物(肠管)发生粘连,增加以后手术的难度,佩戴不当还可引起肠管嵌顿、坏死,故应慎用。
2、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愈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一经确诊,应择期手术治疗。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的后果。
手术治疗又分为传统的组织对组织张力缝合修补和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目前国际公认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补片材料),包括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总体而言,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为1%-3%。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目前在疝外科领域广泛应用。通常在腹壁上仅三个5-10毫米的小孔,切口极小,美容效果好;术后手术部位伤口感染率低;疼痛轻微;恢复快,无基础内科疾病年轻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24小时内即可康复出院,术后1-2周即可恢复日常工作。尤其是对复发性疝、双侧疝疗效更加确切。
因此,广大腹股沟疝患者应科学、正确的认识本疾病。走出误区,科学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
(文、图: 杨斌/审核:郑建文)
作者简介:
杨斌
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外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胃肠外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日本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访问学者。擅长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胃肠肿瘤微创手术,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的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