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检验科的采血窗口,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
“我一直坚持吃钙片,一天都没落下,可腿还是老抽筋,上下楼梯都费劲。”说话的张阿姨一脸困惑,其实,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很多人明明在补钙,却依然被缺钙问题困扰,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25-羟维生素D的水平。
【钙吸收,离不开“搬运工”】
我们可以把钙比作盖房子用的砖块,而25-羟维生素D就像是搬运砖块的“小推车”。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堆砖”,却没有“推车”把砖运送到需要的地方,那这些砖块也只能白白浪费。
人体摄入的钙,需要经过肠道吸收才能进入血液,最终沉积到骨骼中。而这个吸收过程,必须依赖维生素D的帮助。如果体内25-羟维生素D不足,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就会大幅下降。也就是说,即使你每天都在补钙,但如果维生素D不够,这些钙很可能无法被有效利用,最终通过尿液等途径白白流失。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补了好几年钙,血钙水平依然偏低,骨密度也难以提升的原因。
【25-羟维生素D从哪里来?】
25-羟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它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
1.阳光照射:这是人体获取维生素D最“经济”的方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会触发一系列化学反应,把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的前体,再经过肝脏加工,就变成了25-羟维生素D。
2.饮食摄入: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蛋黄、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但天然食物中的含量普遍不高,难以完全满足日常所需。
这些“原始维生素D”进入体内后,首先要在肝脏中进行加工,转化为25-羟维生素D,也就是我们通常在体检中检测的那个指标。它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储备仓库”,当身体需要时,再由肾脏将其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发挥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因此,25-羟维生素D的水平,能直接反映人体维生素D的整体储备情况。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缺维生素D?】
1.晒太阳太少:现代人工作生活多在室内,出门也习惯打伞、涂防晒霜,阳光照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维生素D合成受限。
2.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节食、对高脂食物的误解,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摄入。
3.老年人群合成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弱,加上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因此,补钙之前,先查25-羟维生素D。
【结语】
健康不是一味“堆砖”,而是要让“砖”能顺利运送到“工地”。补钙也是如此,别忘了给身体配上一辆好用的“小推车”。科学补钙,不能只盯着钙片,补得对,不如补得准。
我们不仅要关注钙的摄入量,更要重视维生素D的水平,以及阳光照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调理,才能真正让钙“落”到骨头里,守护我们的骨骼健康。
(文图:检验科|审核:张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