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胆道感染,大家可能不陌生——胆结石引发的胆囊炎、胆管炎是消化科常见急症。但你知道吗?有些胆道感染背后,可能藏着不常见的“致病菌组合”,甚至会引发危及生命的血流感染。近期,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就遇到了这样一例特殊病例:一位肝胆管结石患者,同时被两种细菌“偷袭”,分别是常见的大肠埃希菌和很少见的“简达气单胞菌”,这两种细菌共同导致的血流感染,在目前已有的报道中十分罕见。
胆道感染:小结石可能引发大麻烦
先说说胆道感染的“常规操作”。我们的胆囊和胆管就像消化系统的“输水管道”,一旦里面长了结石(肝胆管结石),就可能堵住管道,导致胆汁淤积。这时候,细菌很容易在淤积的胆汁里“滋生作乱”,引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也就是我们说的“急性胆道感染”。
这类感染如果没及时控制,细菌可能冲破胆管壁,进入血液,引起“血流感染”。这就像细菌在全身“播散作案”,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是消化科的急危重症。
特殊病例:两种细菌的“罕见联手”
这次我院收治的患者,就是典型的“肝胆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但特殊的是,引发感染的是两种细菌的“混合部队”——大肠埃希菌和简达气单胞菌,而且它们还一起进入了血液,导致了严重的血流感染。
【大肠埃希菌】
这是胆道感染的“常客”,就像我们熟悉的“老对手”。它平时多存在于人体肠道内,当胆道因结石出现梗阻、胆汁排泄不畅时,这种细菌就可能趁机“逆流而上”,侵入胆道引发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简达气单胞菌】
这就比较“陌生”了。它属于气单胞菌家族,平时多存在于自然环境的水、土壤中,偶尔会引起肠道感染或皮肤伤口感染,但由它导致胆道感染,尤其是和大肠埃希菌一起引发血流感染的情况,相关报道十分有限。
我院医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简单说就是 “读取细菌的基因身份证”),才精准“锁定”了这两种细菌。检测显示,简达气单胞菌的基因序列与已知菌株匹配度高达99.39%,清晰确认了它的“身份”。
经过普外科手术解除胆道梗阻、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等多学科协作干预,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康复出院。
为什么说这是“疑难病例”?
这个病例的特殊之处,让它成了临床上的“稀有案例”,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简达气单胞菌感染少见:平时关于它的感染报道就不多,在胆道系统引发感染更是罕见。
2.两种细菌“联手”罕见:大肠埃希菌单独引发血流感染不算稀奇,但和简达气单胞菌形成“混合感染”并导致血流感染,在现有临床报道中极为少见。
3.诊断难度大:正因为简达气单胞菌不常见,常规检测可能“认不出”它,需要靠精准的基因测序技术才能确诊,这对检验技术和临床经验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诊疗背后的意义
鉴于该病例中致病菌组合的独特性与临床报道的稀缺性,我院省级科研创新基地“高原胃肠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我院检验科团队将其系统整理后,投稿至《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历经9个月的严谨打磨与3次专业修订,该病例报道最终获核心期刊接纳。这一成果不仅为简达气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协同致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填补了关键空白,更为同类疑难感染的诊疗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此项突破既是附属医院在疑难感染精准诊疗领域技术积淀的集中体现,也为三甲创建工作注入了扎实的学术动能。未来,附属医院将持续以临床难题为导向,深耕精准诊疗技术,在攻克复杂病症的征程中不断突破,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图:检验科|审核:张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