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紧扣三甲创建目标,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专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在这一进程中,附属医院高度重视青年医师培养,积极选派优秀骨干赴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加速先进理念与技术的转化应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刘璇医生在西交大一附院进修时开展手术)
2024年底,眼科住院医师刘璇前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期间,她系统掌握了“精细缝合减疤技术”这一新型微创缝合术式,并结合眼科临床特点,推动该技术在我院眼睑外伤修复及部分功能性眼部手术中的应用。
精细缝合减疤技术是一种强调组织对位、张力控制和术后美观效果的新型缝合方式,采用6-0、7-0等极细专用缝线,通过逐层分层缝合皮肤表层、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实现精准对接,有效降低瘢痕增生风险。因其在面部及暴露部位伤口修复中的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眼睑裂伤、结膜肿物切除术后闭合等对外观要求较高的眼科手术。
相较于传统缝合方式,该技术在提高伤口愈合质量的同时,显著改善术后外观,有效降低瘢痕形成风险,缓解患者因外貌改变产生的心理压力,尤其受到年轻患者的欢迎。目前,已有多个病例在接受相关手术后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的医师,刘璇在进修期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围绕眼科相关术式开展针对性学习。“虽然从表面看只是缝合操作,但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涉及组织分层处理、对位精度等多个细节。”她说,“我希望将这些规范化的操作逐步融入日常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医疗服务。”
(图为刘璇医生在西交大一附院进修时患者赠送锦旗)
在日常接诊中,刘璇也十分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流程和恢复要点。“很多患者对手术和恢复期缺乏了解,清晰说明有助于他们更好配合治疗,也能提升整体就医体验。”她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附属医院还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术后康复支持机制。眼科、外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协同配合,根据个体情况,提供包括抗瘢痕药物使用在内的个性化护理建议,帮助患者加快伤口愈合进程,缩短恢复周期,全方位保障治疗效果。
青年医师是附属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附属医院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鼓励他们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拓宽视野。下一步,附属医院将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拓展进修渠道,支持更多青年医师外出学习先进技术,并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落地转化。同时,也将继续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现有资源,不断提升专科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文图:眼科|审核:张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