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3755456 救护车24小时免费接市内住院病人
医院首页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次数:0

随着盛夏来临,我们迎来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时节——三伏天。它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虽然酷暑难耐,但这段时间正是利用传统中医方法进行“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伏贴疗法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提升健康。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理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制定的治疗方法。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在夏季通过扶正培本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冬季疾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尤其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期间,人体气血通畅,毛孔腠理开放,正是驱散体内寒湿的最佳时期。

适合采用“冬病夏治”的病症包括但不限于:

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

消化系统问题(如虚寒型胃炎)

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

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

皮肤问题(如荨麻疹)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将温性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上来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效果。此外,还有艾灸、拔罐等多种辅助治疗方法,它们共同作用,帮助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三伏贴的时间安排如下:

1.预伏贴:7月10日至7月19日

2.初伏贴:7月20日至7月29日

3.中伏贴:7月30日至8月08日

4.末伏贴:8月09日至8月18日

5.加强贴:8月19日至8月28日

【注意事项】

虽然三伏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贴药治疗当天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勿穿连衣裙,被带裤等。贴药后可能会有色素沉着斑,持续时间不等,在天突穴处会影响观感,介意者不宜贴。

2.防止感染:在进行三伏贴药物敷贴后,有的人的皮肤较为敏感会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甚至可能有水疱出现。因此,在进行三伏贴药物敷贴后,密切关注贴敷部位的皮肤状态,防止感染。

3.注意保暖:冬病夏治的主要作用是温阳散寒,因此在治疗之后要注意保暖,忌贪凉,少吹空调,避免寒邪入侵。

4.饮食方面:贴药三天内注意忌食 “发物”,如虾蟹蛋类及牛肉、烧鹅、生鸡、鸭、花生、韭菜等食物,禁食生冷,防止损伤脾胃阳气、加重寒气的凝滞,宜食温补,如姜、红枣、山药等。

5.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慢跑等,助阳气升发。

【禁忌人群】

孕妇及婴儿、感冒、发热者、疤痕及过敏体质、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精神病者、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活动期、正处于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宜贴药不宜做天灸。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不妨放下手中的冷饮,走进中医科体验一次三伏天灸的神奇魅力,让我们借助天时,养足阳气为自己的健康注入新的活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专家简介】

项荣,中医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东南大学进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以主持人身份完成民大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自治区课题多项。善长三焦理论,针药防治癌症,带状疱疹,中风偏瘫脑梗脑岀血、冠脉阻塞,结节,疼痛,乳腺增生,消化,呼吸,心脑血管,皮肤,肝病等疑难杂症。荣获阿里地区及医院个人先进多项。

【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是我院重点建设专科,在学校与医院的正确引领下,现已发展为涵盖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养一体、整体辨证论治等多个专业领域协同发展的成熟科室。

人员设置:中医科拥有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服务一流的医疗团队,开设中医门诊2个,住院部开放床位16张。目前在岗中医类执业医师5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住院医师4人;在岗技师1人;在岗护理人员4人。

具体开展业务:中药口服、针灸拔罐、艾灸、中药贴敷、电针疗法、穴位注射、药罐、浴脚等项目。在防治慢性病如癌症,高原病,带状疱疹,中风偏瘫,脑梗脑血、冠脉阻塞,结节,疼痛,乳腺增生,消化,咳嗽,湿疹,肝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及良好疗效。

通过科室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把满足广大师生和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有所发展创新,力争成为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科室,为患者提供更贴心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科室地址: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民院十字东北角高层二楼国医馆

咨询电话:029-33752968

(文图:中医科|审核: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