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3755456 救护车24小时免费接市内住院病人
医院首页

隐翅虫:不可小觑的“行走的硫酸炸弹”

发布时间:2024-08-30 浏览次数:0

当下,正是出游远郊的好时节。当您在公园、绿地享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时,还需警惕一种体型微小却足以引起皮肤问题的昆虫——隐翅虫。因其体内含有的强酸性毒液,这种昆虫常被称作“行走的硫酸炸弹”。下面,让我们跟着皮肤科的魏婷钰医生一起深入了解隐翅虫,并学习如何有效防范。

【认识隐翅虫】

隐翅虫,学名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一种体型细长、颜色暗淡的小昆虫。它们通常体长不超过1厘米,在湿润的草地、树林或住宅区附近十分活跃。虽然隐翅虫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若不慎拍打或挤压它们,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主要成分为酚类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导致皮肤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水疱甚至溃烂,严重时犹如硫酸灼伤。

【防范措施】

为了预防隐翅虫可能带来的危害,以下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1.环境清理:保持居家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除积水、杂草,破坏隐翅虫的生存环境。

2.夜间防护:由于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夜晚应尽量减少室内外强光源,使用纱窗、纱门。外出时,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减少皮肤裸露。

3.正确应对: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请避免用手拍打。可以轻轻吹气或用纸片将其移走。

【万一受害,如何处理?】

如果不慎被隐翅虫的毒液侵害,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清洁用品。之后,可涂抹抗过敏或消炎药膏,并根据伤情及时就医,以防继发感染。

【结语】

隐翅虫虽小,其潜在威胁却不容忽视。通过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改善居住环境,我们能有效降低遭遇“行走的硫酸炸弹”风险,确保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安全。

【科室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以过敏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毛发类疾病和甲病为特色,开展过敏原检测、斑贴试验、真菌免疫荧光检测和培养、皮肤镜、毛发镜等检查检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化学换肤术、冷热喷、红蓝光、液氮冷冻、肉毒素注射、紫外线光疗等治疗。

咸阳市皮肤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银屑病医联体成员、中国西部毛发医学专病联盟成员、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过敏科合作单位,致力于不断提高科室专病诊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服务。

科室地址:咸阳市渭城区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新综合楼2楼皮肤科门诊

咨询电话:029-33752839

(文图:皮肤科|审核:张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