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个早晨,空气略显闷热,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二科王崇恒主任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初见王崇恒主任,一脸和煦的微笑、步履神态间透露着温文儒雅……回忆过往经历,他直言心声,讲述自己的医者情怀。
“一心为患者做个好医生”
王崇恒主任的“内科生涯”始于1986年,2007年10月开始担任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二科主任。先后获得西藏民族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家庭、陕西省咸阳市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科主任、三基培训优秀评委等。曾参与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先后在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
近40年的工作时间,王崇恒主任救治过太多的患者,忠实履行着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数年如一日,尊敬每位患者,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步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感职业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每天面对若干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孔,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让我下定决定要做一名称职的好医生。”王崇恒主任坚定地说。
从医以来,王崇恒主任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以病人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让患者费解的医疗术语,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不但解除了患者的病痛,还增强了患者生活的信心。
“作为一名医生,在职业生涯中,每救助一位患者,心里就很满足。”王崇恒主任说。
“做个好医生并不难”
“主动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关系,体会他们的心境。”王崇恒主任告诉记者,感情的沟通会让病人获得更多温暖,让严肃而紧迫的治疗过程变得轻松。这不只是一位医生面对一位病人,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因为误诊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病人。”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有很多是在其它医院误诊而过来就医的。每次遇到这种危机情况,王崇恒主任都能冷静应对,用自己扎实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诊疗水平将患者从“生死线”抢救回来。
“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快乐的最大价值。”几十年的积极探索,每一例手术的总结积累,让王崇恒主任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已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病情研判清晰准确,手术完成干净利落。再加上他对病人耐心细致的好口碑,来找他治疗的患者络绎不绝,“老病号”也慢慢成了“老朋友”。
在他的眼里,心脏这个复杂的器官,动静脉血的泵进泵出,砰砰跳动的过程,虽然单调规律,但是和谐优美。王崇恒主任就是心脏血管的“清道夫”和“养护员”。
“传道授业也是我的职责”
为了尽快提升医院年轻医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王崇恒主任一边工作,一边培养“新鲜血液”,利用一切机会为年轻医生讲课,带他们参加手术,不断提高科室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他直言:“不仅要为患者看好病,为学生传道授业也是我的职责。”
在他的办公电脑桌面上,摆满了各类医学杂志,还有发表过的文章,王崇恒主任告诉记者:“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才能把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教给自己的学生。”
在王崇恒主任的努力下,科室从最初的“3名医生、2名护士”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内二科开放床位53张,其中重症病床2张,标准间17间,内设有无线网、电视、空调、卫生间。科室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合理,柔性引进主任医师2人,拥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
近年来,内二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知识、开展新业务,目前能安装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能进行血液净化、电子支气管镜下呼吸道管理、发泡试验,能熟练进行静脉血管穿刺、PICC、骨髓穿刺及活检、胸腹腔穿刺置管及腰穿,在脓毒血症、各种心肌病、高血压及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急慢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疾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心脏,拳头大小的器官,却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也承载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王崇恒主任在这方寸战场上奋战了30多个春秋,不断地创造着生命的奇迹,给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文图:对外交流宣传部 | 审核:董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