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睿智博学,他追求完美,他不断创新……
当第一眼见到他时,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份安静,对工作充满着未知的探索和研究,他就是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白骕。
所谓医者,古人是形容良医济人于病痛之中,雪中送炭,恰似一股清泉济人于口干舌燥之时。白骕作为内镜室主任,脚踏实地是他的工作态度,精准完美是他的工作追求。
他说:“医生的责任就是为病人解除病痛,因为病人信任你,他才愿意主动找你做检查做治疗,对病人负责也就是对他们整个家庭负责,这是一名医生最起码的职责。”
从事医务工作至今,白骕始终坚持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多年来,他倾心于科室的发展,精心服务于每一名患者。
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态度让该科室开展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开展的业务有常规胃镜、肠镜检查,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下各类微创手术,如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内镜下黏膜肿瘤挖除术(ESE)、内镜下内痔套扎术、内镜下止血术、异物的取出术、空肠营养管放置术,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等,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患者的需要就是努力的方向。“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别人会的,我们也要会;别人能干成的,我们也一定能干成,并且要干得更好。”这是白骕经常说的一句话。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内镜室现有在职医护人员7人,援藏专家1名。目前配有富士7000主机、富士4450主机、奥林巴斯290主机、富士EG-760Z放大胃镜、富士EG-760R胃镜、富士EG-590WR胃镜、富士EC-760R结肠镜、富士EC-590WR结肠镜、麦迪康维CM-350A高频电刀、海德威HCBT-01型碳13呼气试验检测仪等先进设备。
多年来,他从未停止对内镜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和对前沿技术的探索,他的办公室柜子里,放满了学术文献和病例资料,他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这些珍贵的学习心得,折射着白骕主任内镜岁月的点滴积累与奋斗痕迹。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敬畏生命、尊重患者,医者仁心。”白骕是这样说的,从医30余年也是这样做的。
“每年,我们都能在常规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消化道早癌患者。”白骕告诉记者,“消化道肿瘤早期与晚期治疗的预后有天壤之别。消化内镜技术可以早发现病灶,行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如果疾病处于进展期,很大程度上会超过内镜治疗的适应症范围,只能交给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内镜室医生,就是挡在外科医生和恶性消化道肿瘤之间的人,我们的任务就是筛查早期肿瘤、发现早期肿瘤,再为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此外,为避免对早癌‘见而不识、识而不辨’,内镜室定期都会开展前沿技术学习。遇到特殊病例时,我们会组织医护人员展开讨论、学习。目前,我们已经能做到在内镜下准确判断是不是早癌、是哪一种癌、适合哪一种治疗方式。”目前,白骕的技术水平在咸阳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患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白骕说:“目前需要接受胃镜检查的,一般是医生怀疑其胃肠道可能有问题的患者。建议年龄超过50岁的普通人应该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白骕经常教育他的学生,选择了医学,就是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医生,要对得起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寄托。他常说:“病人性命相托,我们就要竭尽全力!”在他的人生信仰中,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有不断提高医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只要时间允许,他经常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了解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及新技术、新理念。
30多年来,经白骕医治的病人不计其数。提到白骕大夫,熟悉他的人无不称赞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使命。他也以其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而深得病人、同事的好评。作为内镜室的学科带头人,白骕不断以自己精湛的技术,高尚的人品,赢得患者的信任。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10年12月被咸阳市总工会、咸阳市卫生局授予“咸阳市首届医德标兵”称号。
面对荣誉,白骕总是一笑而过,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病人的康复和笑容。
白骕简介:
白骕,男,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内镜室主任,内一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199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胃镜及结肠镜的操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及胃肠动力学相关疾病。完成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科研项目2项,参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科研项目3项,西藏民族大学科研项目2项。在陕西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委员会、早癌筛查委员会等多个社会团体兼职。
(文稿:对外交流宣传部|审核:董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