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民族大学外科成功为一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胃底折叠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外科在该疾病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志着我院外科微创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50多岁的王先生,多年来“老胃病”反反复复发作,经常觉得上腹部饱胀,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热感,夜间为甚,苦不堪言。曾多次到咸阳多家医院消化科就诊,考虑胃食管反流病,尝试过多种口服药物治疗,但病况并无改善,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越来越严重的症状让家人不敢轻视,慕名来到我院就诊。接诊的杨斌副主任医师(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挂职副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在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查阅胃镜及CT等检查结果。胃食管反流病调查评分(GRED Q)12分。诊断患者为II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部分胃已通过食道裂孔进入到胸腔。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
经详细术前评估及讨论,确定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 普外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并如期实施“腹腔镜经腹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术+胃底Toupet折叠术”。在外科杨斌副院长,张征和张自飞主治医师等手术团队成员的精心操作下,仅通过腹壁五个0.5-1cm的小孔即完成全部操作,出血量仅10ml。在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术后患者进食良好,无梗阻,不再反流烧心,成功解除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痛苦。
据张征介绍,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主要是胃、网膜、结肠等)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是越来越高。据统计,国外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甚至高达60%!而且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许多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警惕性不高。
图:食管裂孔疝的分型 A.正常的胃食管连接部解剖 B.Ⅰ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C. Ⅱ型食管裂孔疝,食管胃连接部位置正常,部分胃底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D. Ⅲ型食管裂孔疝, 食管胃连接部和胃底均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E. Ⅲ型食管裂孔疝, 食管胃连接部和全部胃进入胸腔 F. Ⅳ型食管裂孔疝, 疝囊内存在胃之外的其他器官(如结肠、脾脏或小肠)
食管裂孔疝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性食管周围韧带及膈肌的发育不良;后天性因素主要包括慢性腹内压增高(如肥胖、妊娠、抬举重物、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和不当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酒、暴饮暴食、饮食过快、饱餐后过早平卧)。
早期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仅有不明确的间歇性症状。典型症状多为食管反流病的表现,如反酸、烧心、胸痛/背疼、上腹痛、上腹胀和嗳气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呕吐、进食困难等表现。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反复发作咽喉炎及反流性鼻炎等。
关于治疗策略,食管裂孔疝确诊后要进行临床分型,单纯无症状性Ⅰ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无需手术,存在症状或并发症的食管旁疝(Ⅱ、Ⅲ、Ⅳ型)需要手术修补。
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民大附院外科通过打造“微创手术+快速康复”体系,让患者在“舒适化医疗”中去除病痛。此例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我院普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再迈新台阶。
(文、图:张征、张自飞、彭震、贾云飞/审核:郭宏伟)